當宮門口東西岔胡同架在空中的“蜘蛛網”電線入地后,古老樸素的白塔寺“露出”真容,住在這里的老街坊們頓時找到了記憶里的感覺。
像宮門口東西岔胡同這樣的城市公共空間正悄然變身。設計師和居民坐在一起研究改造方案,用“繡花功夫”改變著家門口的環(huán)境。市發(fā)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已經征集了65個試點改造提升的公共空間,其中已有25個改造完成、27個獲得批復正在實施,其余項目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老城“繡”出顏值與內涵
在宮門口東西岔胡同住了幾十年的東女士記得,去年冬天,工人們大冷天都沒停工,蹲在地上鋪磚。很快,胡同里沒了雜亂的電線桿,添了步道、門樓、中心小廣場。抬頭看,沒有了“蜘蛛網”電線的遮擋,白塔寺顯得更加素雅。
宮門口東西岔位于白塔寺歷史文化街區(qū),歷史上為朝天宮山門御道,后居民在朝天宮遺址上修建房屋街巷,逐漸形成如今不規(guī)則的骨架和肌理。宮門口的南段分為東西兩岔,南起阜成門內大街、北至安平巷,全長308米,整體成X形。
“過去,胡同里幾乎每家店鋪門口都停著兩輛車,堵得水泄不通,一點都沒有胡同該有的樣子!睎|女士說。
針對公共空間缺失、胡同停車雜亂、業(yè)態(tài)低端無序等問題,西城區(qū)在2020年正式啟動東西岔胡同保護更新工作。實施主體華融金盈公司副總經理錢新鵬介紹,這次保護更新是以古樸精致、市井生活為目標,目的就是要重塑胡同老街、再現(xiàn)白塔古韻。
歷史街區(qū)不能沒了文化的魂。在方案設計和施工階段,項目就邀請古建專家馬炳堅、油飾大師李海先、民間磚雕非遺大師張彥等現(xiàn)場指導。改造方案對具有170多年歷史的老門扇進行了保留;根據(jù)墻體現(xiàn)狀,對西岔119號墻面采用老磚修復;尊重建筑風格,保留東岔9號、東岔35號的西洋門樓設計,最大程度保留歷史痕跡和胡同文化。
關注居民最迫切需求
宮門口東西岔正是北京城市風貌變遷的縮影。近年來,北京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環(huán)境品質穩(wěn)步提升,但中心城區(qū)、特別是老城區(qū)仍存在公共空間數(shù)量不足、功能單一、品質不高等問題。為此,本市啟動了公共空間改造提升,以“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盤活存量空間資源、推動城市面貌全面提升。
公共空間建成什么樣?誰說了算?從調研到設計,不少項目的設計師都一頭扎進社區(qū),深入了解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全市累計發(fā)動100余家設計單位、近百名城市責任規(guī)劃師、近百所國內外高校以及相關專家參與項目研究和設計。
目前,65個項目中,崇雍大街、白塔寺宮門口東西岔胡同、八角街道騰退空間等25個設計精巧、群眾滿意的試點項目建成開放,有效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京張鐵路遺址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宣武門地鐵站點周邊公共空間改造等27個項目已獲批復正在加快實施;其余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前期工作。
“改造過程中,不片面追求宏大尺度、視覺效果和奢侈排場,更多關注老百姓的需求度、便利度和舒適度,更加注重與街區(qū)整體風貌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笔邪l(fā)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建黨百年營造百個小微空間
如果說宮門口東西岔胡同改造是提升整個片區(qū)的環(huán)境,那光明西里小區(qū)西側鐵路沿線的一塊“邊角地”則是百姓家門口的“微更新”。
建成半個世紀之久的光明西里小區(qū)一直缺少居民活動空間。鐵路線附近的700多平方米邊角地,是四十多棟樓、約萬名居民僅有的休憩之地。但這里景觀單調,缺乏休閑設施,還存在安全隱患。如今,經過設計師幾個月的調研和征求意見,這里的改造方案已經敲定,即將在年底前迎來升級。
在此前65個公共空間項目試點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市發(fā)改委專門啟動了“建黨百年·服務百姓·營造屬于您的百個公共空間”項目征集活動。425個百姓身邊改造意愿強烈的“邊角地”“畸零地”“裸露荒棄地”等小微空間被挖掘出來。
經篩選,100個小微公共空間項目被納入北京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試點項目庫,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予以支持,力爭年內開工,部分項目年底前就能建成投用;未納入市級試點的項目,由各區(qū)納入?yún)^(qū)級項目庫,通過自籌資金或吸引社會投資的方式同步組織實施,共同推進百姓身邊的高質量城市公共空間建設。
“這些項目重點關注12345熱線上投訴率較高、居民改造意愿強的生活居住區(qū),倡導微設計、微改造、微更新,小成本、高質量、精細化打造市民身邊的小微城市公共空間!鄙鲜鲐撠熑苏f。
來 源:北京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