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自然資源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修訂草案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耕地保護制度寫入條例,一是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二是明確耕地保護責任主體。
修訂草案明確國土空間規(guī)劃的效力和內容,規(guī)定國土空間規(guī)劃應當統(tǒng)籌布局生態(tài)、農業(yè)、城鎮(zhèn)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生態(tài)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zhèn)開發(fā)邊界。其中涉及土地管理方面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國土空間格局、規(guī)劃用地布局和用途管制要求等內容,明確建設用地規(guī)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要求
修訂草案在《土地管理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農村土地“三塊地”改革成果予以鞏固。一是以維護農民權益為核心對土地征收程序進行了細化。二是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的要求和程序。三是保障農村村民的宅基地權益。
關于《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說明
一、修改的必要性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土地管理法》重要的配套法規(guī)!锻恋毓芾矸ā沸拚敢延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在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完善,并作出了授權立法的規(guī)定,亟需在《條例》中對改革措施的具體操作程序和授權立法的具體內容進行明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統(tǒng)籌推進,近期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這些內容都需要通過全面修訂《條例》予以明確。
二、起草過程
自然資源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將《條例》修改作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建設用地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起草過程中,自然資源部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在對重大問題進行研究論證的同時,先后在北京、山東、湖北、廣東等省市組織座談交流、實地調研,廣泛聽取了各方面對《條例》修改的意見和建議。2020年1月,書面征求了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以及立法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期間,自然資源部多次召開部務會議、辦公會議、部長專題會議對修訂草案進行集體審議,按照“時間服從質量”的原則,對《條例》涉及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反復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目前的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國土空間規(guī)劃、耕地保護、建設用地、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登記、監(jiān)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共8章71條。
三、修訂草案的主要內容
《條例》修訂草案堅決貫徹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落實生態(tài)文明建設要求;貫徹黨中央重大改革決策部署,鞏固農村土地三項制度改革成果;堅守耕地保護底線,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放管服”要求,優(yōu)化建設用地審批制度;堅持問題導向,將實踐中比較成熟的制度寫入法規(guī),主要從以下方面作出修改:
。ㄒ唬┌凑拯h中央決策部署構建國土空間規(guī)劃制度
將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土地利用規(guī)劃、城鄉(xiāng)規(guī)劃等空間規(guī)劃融合為統(tǒng)一的國土空間規(guī)劃,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修訂草案明確國土空間規(guī)劃的效力和內容,規(guī)定國土空間規(guī)劃應當統(tǒng)籌布局生態(tài)、農業(yè)、城鎮(zhèn)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生態(tài)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zhèn)開發(fā)邊界。其中涉及土地管理方面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國土空間格局、規(guī)劃用地布局和用途管制要求等內容,明確建設用地規(guī)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要求(第四條)。 全國國土空間規(guī)劃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編制,報黨中央、國務院審定。其他各級國土空間規(guī)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規(guī)定依法審批(第五條)。
。ǘ┩晟谱顕栏竦母乇Wo制度
修訂草案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耕地保護制度寫入條例,一是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fā)〔2017〕4號)明確提出加強對耕地保護責任主體的補償激勵,積極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涉農資金整合,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加大耕地保護補償力度。為此,修訂草案明確國家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第十二條)。二是明確耕地保護責任主體。加強耕地保護,必須首先明確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修訂草案規(guī)定省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qū)域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國務院對省級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質量等級以及占用耕地補償情況等(第十三條)。
。ㄈ┞鋵崱胺殴芊备母镆,優(yōu)化建設用地審批制度
修訂草案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優(yōu)化建設用地審批內容,簡化審批流程。一是統(tǒng)籌城鄉(xiāng)用地計劃管理。改革土地計劃管理制度,將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納入土地利用計劃。規(guī)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h(市)人民政府應當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作出合理安排(第十五條)。二是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用地自主權。省、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城市,涉及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國務院可以授權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屬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權限的農用地轉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授權設區(qū)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準(第二十一條)。三是將先行用地寫入條例。規(guī)定國家和省級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大項目中,控制工期的單體工程和受季節(jié)影響或者其他重大因素影響急需動工建設的工程,可以向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申請先行用地(第二十六條)。四是簡化建設用地審批的材料。為解決地方政府反映強烈的建設用地審查報批材料復雜等問題,對現行“一書四方案”(建設用地呈報書和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進行了合并調整,整合為農用地轉用方案和土地征收申請,并明確有批準權的政府對農用地轉用方案和土地征收申請審查的要點(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ㄋ模╈柟剔r村土地三項制度改革成果
修訂草案在《土地管理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農村土地“三塊地”改革成果予以鞏固。一是以維護農民權益為核心對土地征收程序進行了細化。明確土地現狀調查、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公告、聽證、補償登記和簽訂協議等法定程序的具體實施要求。主要包括:發(fā)布土地征收啟動公告,開展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第二十八條);組織編制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進行公告、聽證(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對少數不同意補償安置協議的農民作出征地補償安置決定(第三十一條);征地補償費用的構成與預存制度(第三十五條)。二是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的要求和程序。使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遵循節(jié)約集約的原則,優(yōu)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嚴格控制新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guī)模。允許采取土地整治等方式進行區(qū)位調整,合理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第三十六條)。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必須符合國土空間規(guī)劃確定為工業(yè)、商業(yè)等經營性用途,必須產權明晰、已依法辦理土地所有權登記,具備開發(fā)建設所需基礎設施配套等基本條件(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了入市方案編制和審查要求,土地所有權人應當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決議情況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查。符合規(guī)定的,由縣(市)人民政府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三是保障農村村民的宅基地權益。要求在市縣、鄉(xiāng)(鎮(zhèn))國土空間規(guī)劃和村莊規(guī)劃中,科學劃定宅基地范圍(第四十五條)。明確了宅基地申請的程序,以及對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和盤活利用的要求(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
。ㄎ澹﹫猿謫栴}導向,將實踐中的成熟經驗寫入條例
一是增加了土地儲備的規(guī)定。土地儲備是強化對建設用地市場調控和保障能力,確保“凈地出讓”,促進土地資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修訂草案明確政府儲備的土地應當產權清晰,供應前應當完成前期開發(fā),具備動工開發(fā)條件(第十九條)。二是完善臨時用地規(guī)定。臨時用地是指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查等需要臨時使用的土地。修訂草案對臨時用地的審批程序和使用要求作出了規(guī)定,明確臨時用地由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建設周期較長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用的臨時用地,經批準可以延期一次,期限不超過二年(第二十四條)。三是進一步完善土地督察的法治保障。明確了土地督察的內容、方式、督察意見和建議的提出和整改等(第二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
來源:一財網
編輯:wangdc